展成为悲剧,调子是低沉的。这就不得不使人联想起安徒 生本人一生在爱情上的遭遇。但他不愿意使读者感到过于哀伤,所以他就照例求助于上帝,使他老人家动用他的慈悲,把人间的悲哀转化成为幸福当然是虚 无缥缈幻想中的幸福,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她把手向雨尔根伸来,他们一起走向祭坛:他们曾经在这儿跪过。牧师把他们的手拉到一起,把他们结为 爱情的终身伴侣。
关于这篇故事安徒生在他1869年出版的《故事全集》中写道:我发现这里(即安徒生当时访问过的斯卡根和尤特兰西海岸)的太自然和生活习俗很美。 它们成为溶进我的创作中的思想基础。这些思想长期萦绕在我的脑际。它们源于我和丹麦诗人奥伦施拉格的一次谈话。他的话在我年轻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 过那时我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不像现在这样清楚。我们谈到永恒的问题,奥伦施拉格问:你为什么那样有把握,认为此生以后还有另一个生命?我向他 肯定,我完全相信这一点,根据是上帝的大公无私。不过我对他讲的时候,我使用了不恰当的字眼:这是人的要求。
于是他继续说:你敢于要求永恒的生命,不觉得僭越么?上帝不是在此生已经给了你无限的恩惠么?我知道上帝已经给了我深厚的恩惠。当我死时闭上眼睛 的当儿,我将怀着感激的心情向他祈祷,感谢他。如果他还要给我一个新的、永恒的生命,我将作为一项新的无限深广的恩典来接收它。我说:你很容易说这样 的话,在这个世界上上帝给你的赐予已经不少了,我也可以这样说。不过想想看,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许多人,却不能这样说许多人身体有病,神智不健全,在 最悲痛的情况下过日子,忧伤和平困一直伴随着他们。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受难呢?为什么我们的份额是如此不平等呢?这是极错误的,而上帝就不应该做错误的事! 因此上帝得作出补偿。他将作出我们所做不到的事:他将给我们永恒的生命!这番谈话就使我产生了写《沙丘的故事》的动机。
这番谈话说明了安徒生的上帝观,也说明了他的苦闷:他无法解释他自己的生存特别是他在爱情上的遭遇。
关于这篇故事安徒生在他1869年出版的《故事全集》中写道:我发现这里(即安徒生当时访问过的斯卡根和尤特兰西海岸)的太自然和生活习俗很美。 它们成为溶进我的创作中的思想基础。这些思想长期萦绕在我的脑际。它们源于我和丹麦诗人奥伦施拉格的一次谈话。他的话在我年轻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 过那时我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不像现在这样清楚。我们谈到永恒的问题,奥伦施拉格问:你为什么那样有把握,认为此生以后还有另一个生命?我向他 肯定,我完全相信这一点,根据是上帝的大公无私。不过我对他讲的时候,我使用了不恰当的字眼:这是人的要求。
于是他继续说:你敢于要求永恒的生命,不觉得僭越么?上帝不是在此生已经给了你无限的恩惠么?我知道上帝已经给了我深厚的恩惠。当我死时闭上眼睛 的当儿,我将怀着感激的心情向他祈祷,感谢他。如果他还要给我一个新的、永恒的生命,我将作为一项新的无限深广的恩典来接收它。我说:你很容易说这样 的话,在这个世界上上帝给你的赐予已经不少了,我也可以这样说。不过想想看,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许多人,却不能这样说许多人身体有病,神智不健全,在 最悲痛的情况下过日子,忧伤和平困一直伴随着他们。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受难呢?为什么我们的份额是如此不平等呢?这是极错误的,而上帝就不应该做错误的事! 因此上帝得作出补偿。他将作出我们所做不到的事:他将给我们永恒的生命!这番谈话就使我产生了写《沙丘的故事》的动机。
这番谈话说明了安徒生的上帝观,也说明了他的苦闷:他无法解释他自己的生存特别是他在爱情上的遭遇。
(第14/14页)(本章完,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