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世界儿童文学网”,网址永远不丢失!

世界儿童文学网欢迎您!| 写作技巧| 作文欣赏| 高考作文

第1卷·烂布片

(第1/1页)(本章完,请阅读下一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整章阅读       
    在造纸厂外边,有许多烂布片堆成垛。这些烂布片都是从东西南北各个不同的地方来的。每个布片都有一个故事可讲,而布片也就讲了。但是我们不可能把每个故事都听一听。有些布片是本地出产,有些是从外国来的。 

    在一块挪威烂布的旁边躺着一块丹麦烂布。前者是不折不扣的挪威货,后者是百分之百的丹麦产。每个地道的丹麦人或挪威人会说:这正是两块 烂布的有趣之处。它们都懂得彼此的话语,没有什么困难,虽然它们的语言的差别按挪威人的说法比得上法文和希伯来文的差别。为了我们语言的纯洁, 我们才跑到山上去呀。丹麦人只会讲些-乳-臭未干的孩子话!① 

    ①事实上丹麦和挪威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也属于同一个种族。这儿安徒生故意讽刺两个邻邦的狭隘的民族主义。 

    两块烂布就是这样高谈阔论而烂布总归是烂布,在世界上哪一个国家里都是一样。除了在烂布堆里以外,它们一般是被认为没有什么价值的。 

    我是挪威人!挪威的烂布说。当我说我是挪威人的时候,我想我不需再作什么解释了。我的质地坚实,像挪威古代的花岗岩一样,而挪威的宪法是跟美国自由宪法一样好!我一想起我是什么人的时候,就感到全身舒服,就要以花岗岩的尺度来衡量我的思想! 

    但是我们有文学,丹麦的烂布片说。你懂得文学是什么吗? 

    懂得?挪威的布片重复着。住在洼地上的东西!①难道你这个烂东西需要人推上山去瞧瞧北极光②吗?挪威的太陽把冰块融化了以后,丹 麦的水果船就满载牛油和干奶酪到我们这儿来我承认这都是可吃的东西。不过你们同时却送来一大堆丹麦文学作为压仓货!这类东西我们不需要。当你有新鲜的 泉水的时候,你当然不需要陈啤酒的。我们山上的天然泉水有的是,从来没有人把它当做商品卖过,也没有什么报纸、经纪人和外国来的旅行家把它喋喋不休地向欧 洲宣传过。这是我从心眼里讲的老实话,而一个丹麦人应该习惯于听老实话的。只要你将来有一天作为一个同胞的北欧人,上我们骄傲的山国世界的顶峰的 时候,你就会习惯的! 

    ①丹麦是一块平原,没有山。 

    ②北极光是北极圈内在夏天发出的一种奇异的光彩,非常美丽,但是只有在高处才能看得见。 

    丹麦的烂布不会用这口气讲话从来不会!丹麦的烂布片说。我们的性*格不是这个样子。我了解我自己和像我这样子的烂布片。我们是 一种非常朴素的人。我们并不认为自己了不起。但我们并不以为谦虚就可以得到什么好处;我们只是喜欢谦虚:我想这是很可爱的。顺便提一句,我可以老实告诉 你,我完全可以知道我的一切优点,不过我不愿意讲出来罢了谁也不会因此而来责备我的。我是一个温柔随便的人。我耐心地忍受着一切。我不嫉妒任何人,我 只讲别人的好话虽然大多数人是没有什么好话可说的,不过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可以笑笑他们。我知道我是那么有天才。 

    请你不要用这种洼地的、虚伪的语言来跟我讲话吧这使我听了作呕呀!挪威布片说。这时一阵风吹来,把它从这一堆吹到那一堆上去了。 

    它们都被造成了纸。事又凑巧,用挪威布片造成的那张纸,被一位挪威人用来写了封情书给他的丹麦女朋友;而那块丹麦烂布成了一张稿纸,上面写着一首赞美挪威的美丽和力量的丹麦诗。 

    你看,甚至烂布片都可以变成好东西,只要它离开了烂布堆,经过一番改造,变成真理和美。它们使我们彼此了解;在这种了解中我们可以得到幸福。 

    故事到此为止。这故事是很有趣的,而且除了烂布片本身以外,也不伤任何人的感情。 

    (1869年) 

    这篇作品,发表在1869年哥本哈根出版的《丹麦大众历书》上。安徒生写道:这篇故事是在它发表前 8年、10年写成的。那时挪威文学没有像现在那样的创造性*、重要性*和多样性*。边生、易卜生,约纳斯李埃和麦达林多列生都不为人所知,而丹麦的诗人又常 常被批判甚至奥伦施勒格也不幸免。这使我很恼火,我觉得有必要通过某种讽刺小品说几句话。一个夏天,当我正在西尔克堡与贾克德鲁生度假的时候,我每 天看见他的造纸厂堆砌起来的大批垃圾。所以,我就写了一起关于垃圾的故事,人们说它写得滑稽。我则发现它只是滑稽而无诗味,因此把它放在一边。几年后这种 讽刺似乎不大合适。于是,我又把它拿出来。我的挪威和丹麦的朋友敦促我把它发表,因此我在1868年就把它交给《丹麦大众历书》。这样,讽刺便变成了歌 颂:它们都被造成了纸。事又凑巧,用挪威布片造成的那张纸,被一位挪威人用来写了封情书给他的丹麦女朋友;而那块丹麦烂布片成了一张稿纸,上面写着一首 赞美挪威的美丽和力量的丹麦诗。        
(第1/1页)(本章完,请阅读下一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整章阅读